首先是观察。孩子突然不说话,就跟无声的雪崩似的,一下子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。他们用沉默筑起高高的墙,可墙缝里却藏着委屈、恐惧或者愤怒。这时候,咱得蹲下身子,用眼睛代替耳朵去观察。看看他们皱眉时捏紧的玩具,开心时蹦跳的影子,甚至是故意踢翻的水杯。这些动作就像是没被翻译的“密电码”,比说话还诚实呢!
接着是破冰。要是说话不管用,咱就试试“沉默的对话术”。第一个是共处仪式,一起拼积木的时候,你故意把蓝色块放错,看看孩子咋纠正你;第二个是肢体密码,睡前轻轻拍他们后背,数到10下停一下,等着他们有反应;第三个是自然翻译器,带孩子去公园,指着一片落叶说“它好像在哭”,看他们怎么接话。
然后得有耐心。有个叫小雨的男孩,连续三个月都不说话。他妈妈也没一直追问,就是每天晚饭后铺开画纸,自己画歪扭七八的太阳。有天深夜,小雨突然用蜡笔在纸上戳个洞,说“妈妈,这是外星人的飞船”。原来他害怕转学后被嘲笑,可又不敢说。沉默可不是拒绝,就像种子等着发芽一样。
再就是创造。咱把沟通变成一场冒险游戏。可以角色反转,让孩子当“老师”,教你玩他们新买的玩具;也可以故事接龙,你说“从前有一只怕黑的兔子”,让孩子接着编结局;还能做情绪面具,用纸盘画出“生气脸”“开心脸”,轮流戴上面具表演。
最后是温暖。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:“爱是唯一能穿透黑暗的光。”孩子沉默的时候,他们需要的不是马上解决问题,而是被咱看见。就像暴风雨里的小树,不用急着扶正它,你在旁边陪着,就能给它安全感。
我再给你们讲个事儿。上周我遇到一个总踢水杯的小女孩,第五次咨询的时候,她突然指着我的咖啡杯说:“它渴了,想喝水。”原来她妈妈加班的时候总说“妈妈渴了,但没时间喝”。现在她们约定每天睡前,用水杯碰杯三次,就当是说“我爱你”。
各位家长,孩子的沉默可不是终点,就像没写完的诗。咱别老想着必须得沟通,用好奇代替催促,那些藏在沉默背后的星星,早晚能找到自己的轨道!
最新评论